1. 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 -> 新闻动态

定位升级、产业扩容 前海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发布“2.0版”

2010年8月26日,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之日,国务院批复实施《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(2010-2020 年)》,前海合作区横空出世。

13年之后,12月21日,《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》(以下简称《前海总规》)发布“2.0版”,前海合作区定位、目标、产业规划等一系列内容全面更新。

13年来,前海始终坚持支持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,开发建设取得重要成效,港资占实际使用外资比例达95.7%,金融业、现代物流、信息服务、科技服务和专业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达52.5%,实现“一年一个样”。

尤其在2021年9月,中共中央、国务院印发《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》(以下简称《前海方案》),合作区面积由14.92平方公里大幅扩展至120.56平方公里,前海的产业形态随物理空间的“扩容”而更加丰富。

从“1.0版”约9700字到“2.0版”逾1.8万字,《前海总规》哪些更新和创新表述值得关注?

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梳理发现,《前海总规》不仅将前海的战略定位更新为“一平台一枢纽一区一高地”(全面深化改革创新试验平台、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、深港深度融合发展引领区、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高地),还提出到2025年、2030年、2035年的“三步走”路线图,以及深港合作、改革开放、现代服务业发展三方面共14项主要指标目标。

具体到各个产业,《前海总规》要求进一步深化金融业开放创新,还新增或细化了对会展业和商贸物流业、科技服务业、专业服务业、新型国际贸易、现代海洋产业等的规划部署,体现了对前海“扩容”的全面考量。

区域定位再升级

“一年一个样”,前海13年来的快速发展,让其未来充满了更多想象,也承载了更多期盼。

两年前,《前海方案》对前海的战略定位为“全面深化改革创新试验平台”、“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”。

两年后,《前海总规》对前海的定位再次升级,在“一平台一枢纽”的基础上,新增了“深港深度融合发展引领区”和“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高地”。

前者,《前海总规》明确前海将坚持依托香港、服务香港,加快推进规则机制一体化衔接、基础设施一体化联通、民生领域一体化融通,促进粤港澳青少年广泛交往、全面交流、深度交融,为香港经济发展进一步拓展空间。

后者,《前海总规》要求巩固提升现代金融、法律服务、信息服务、贸易物流等优势领域,积极开拓海洋经济、数字经济等服务业新技术、新业态、新模式,推动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,携手香港推动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。

“香港是中国最重要的一个离岸自由港。深港如果可以深度合作,就能让内循环和外循环紧密衔接。而前海在其中将发挥重要作用,未来要更加解放思想,更大胆、更系统地把香港和深圳的优势叠加,做到互联互通。”香港中文大学(深圳)高等金融研究院政策与实践研究所所长、香港国际金融学会主席肖耿认为。

《前海方案》提出,到2025年要初步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营商环境,高端要素集聚、辐射作用突出的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,到2035年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更加完善,营商环境达到世界一流水平。

而普华永道日前的一份营商环境蓝皮书显示,前海整体营商水平优异,已基本实现营商环境在2025年“具有全球竞争力”的目标。尤其在世界银行10项效率指标评估中,前海总分已接近香港、新加坡水平。

定位升级之下,此次《前海总规》也提出了前海更高、更细致、更量化的发展目标。

如在深港合作方面,《前海总规》要求到2025年港资企业数达到11000家、香港居民就业数达到10000人、在港澳提供跨境政务服务事项达到400项。

在改革开放方面,《前海总规》明确到2025年新增制度创新全国复制推广数30-50项、新增制度型开放典型案例40-60项、实际使用外资规模达到280-320亿美元等。

在现代服务业发展方面,《前海总规》目标到2025年现代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360亿元,引进、培育前海全球服务商40-50家,涉外法律服务机构60个,港资、外资金融机构300家,境外专业人士备案执业人数1000人。

构建“一心一带双港五区”

13年前的前海总规中,前海规划面积15平方公里,提出沿前海湾形成特色鲜明、有机关联的“三片一带”布局(商务中心片区、保税港片区、综合发展片区、滨海休闲带)。

随着前海物理空间的扩容,此轮《前海总规》创新提出“一心一带双港五区”的空间结构。

具体来看,“一心”即前海城市新中心,包含桂湾、前湾及妈湾片区、宝中片区、大铲湾片区等,将着力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,大力发展高能级总部经济、高流量贸易经济、高端化服务经济、高层次会展经济,打造湾区国际会客厅。

“一带”即绿色活力海岸带,依托深圳西部海岸带,联动环深圳湾、环交椅湾,实施“连山、通海、贯城、串趣”的山海连城计划,打造蓝绿交织的活力海岸带。

“双港”即深圳国际航空枢纽港、国际航运枢纽港,将统筹发挥深圳机场海空铁联运优势,构建面向亚太地区、连接欧美澳、衔接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国家的航线网络,建设临空经济区,打造高品质国际航空枢纽港。依托深圳港西部港区,联动香港提升航运高端资源配置能力,强化港城融合,共建辐射全球的国际航运枢纽港。

“五区”即依托自南向北的蛇口及大小南山片区、桂湾前湾及妈湾片区、宝中及大铲湾片区、机场及周边片区、会展新城及海洋新城片区等五个片区,布局科技创新、国际金融、会展海洋、商贸物流、先进制造等产业功能组团。

“深圳的发展起端于罗湖中心,后面又建设了福田中心、南山中心等。如今,前海提出‘一心’,将成为深圳的一个新城市中心,意味着深圳的高端要素将向前海集结。”中国(深圳)综合开发研究院副院长、前海分院院长曲建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,“一心”配合“一带”“双港”“五区”的分工安排,“前海总规”相当于对前海120.56平方公里的开发建设做出了清晰界定。

产业形态极大丰富

物理空间的扩容也带来产业形态的极大丰富。

其中,金融作为前海的支柱产业,《前海总规》在金融方面的表述承接了《前海方案》、“金融支持前海30条”等文件,要求深化金融业开放创新,深化深港金融融合发展,提升金融服务深港实体经济发展水平,创新前海金融监管机制。

《前海总规》也新增了多项内容,包括支持内地与香港保险机构在依法合规的前提下合作开展养老险、航运险、信用保险、机动车辆险及再保险等跨境保险业务;实施高水平的资本项目开放政策,吸引跨国企业设立财资中心,研究拓展自由贸易账户(FT账户)功能及试点银行范围;开展数字人民币跨境试点,探索跨境应用场景,打造深港数字金融平台;支持银行机构设立科技支行,探索知识产权质押融资、科创保险等服务模式等。

“扩区”后的前海将深圳国际会展中心纳入,《前海总规》则将“提升会展业和商贸物流发展能级”专章列出,明确将有力支撑深圳打造国际会展之都,加快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二期建设,联动港澳引进国际知名行业展会,推动深港、深澳“一会展两地”联合办展。

商汤科技、思谋科技、影石创新等知名企业汇聚,科技企业突破9000家,拥有企业工程中心、工程实验室、技术中心等创新载体152家……近年来,前海在科技创新领域也持续发力。

此次《前海总规》将“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”专章列出,明确将打造科技服务产业集群,与香港共建技术转移中心,促进技术贸易发展。探索深港检测认证业务互认,推进“湾区认证”,实行“一次认证、一次检测、两地通行”。

值得一提的是,在促进企业降本增效、增强中小企业市场竞争力方面,工业互联网的作用日益被重视,宝安区在这一领域大力探索,已连续两年获评全国唯一的五星级工业互联网示范基地。

结合宝安区的产业优势,前海此轮《前海总规》也提到,将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等新业态,探索建设深港设计中心,规划建设“创新创意+柔性制造+中试服务”工业设计平台。同时,加快大湾区工业大数据中心建设,建设国家工业互联网示范基地,推动大湾区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等重大平台落地。

《前海总规》还提到,将提高专业服务业国际化水平,积极发展建筑及相关工程领域服务业,便利香港工程、建筑、测量、园境领域专业机构及专业人士在前海备案执业。

记者了解到,截至今年7月,香港建设领域已有50家专业机构、444位专业人士在前海备案,有10家香港专业企业独立承接项目,74名香港专业人士参与前海项目建设。

同样值得关注的是,前海拥有深圳首个千亿级大宗商品交易平台——前海联合交易中心,还坐拥深圳九成以上跨境电商业务,全市正常运作的5个跨境电商监管场站有4个在前海范围内。今年1-10月,前海综保区外贸进出口2064.6亿元,同比增长9.7%。

在此背景下,《前海总规》提出将大力发展新型国际贸易,有序发展数字贸易、离岸贸易,建设新型国际贸易平台。具体举措包括,建设前海数字贸易综合服务平台,联动香港推进数字贸易项目化产品化,构建数字贸易跨境交易结算新机制;前海综合保税区探索实施“一线径予放行、二线单侧申报、优化账册管理模式”制度;打造大宗商品贸易集聚区、跨境电商集聚区等。

600平方公里海域、68公里海岸线、13个海岛、6个港口码头、5个一类口岸,注册涉海企业约3400家,集聚了招商工业、中集海工、亚太星通等一批海洋龙头企业……海洋产业,成为此次《前海总规》重点部署的又一优势产业。

具体来看,《前海总规》明确提升海洋科技创新能力,积极吸引海洋领域国家级实验室等创新载体落户,与港澳共建实验室、研究中心;加快高端航运服务集聚发展,联动香港建设国际高端航运服务中心,拓展航运领域金融、法务、经纪等服务;深化国际船舶登记和配套制度改革等。

“‘扩区’后的前海拥有丰富的产业业态,将在高新科技、海洋科技、航空物流、会展业,以及先进制造业等方面大有可为,大大提升前海的发展能级;同时可弥补香港在科技研发、先进制造业等方面的不足,助推港方产业链与价值链能级可持续提升。”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彭波表示。

来源链接:http://qh.sz.gov.cn/sygnan/qhzx/dtzx/content/post_11064428.html

免责声明:本文由前海企服网整理发布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转载请注明出处,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

Contact Us

在线咨询: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
微信咨询:18594209820

工作时间:9:00-18:00